光散射檢測器是一類基于物質對光的散射作用進行分析的精密儀器,廣泛應用于高分子材料、生物大分子、納米顆粒及環境監測等領域。其核心原理是當特定波長的光(如激光)照射樣品時,樣品中的分子或顆粒會引發光散射現象,散射光的強度、角度分布與分子量、粒徑、形狀及濃度等參數密切相關。通過檢測散射光信號,可實現分子量絕對測定、粒徑分布分析及分子構象表征。
1、開機順序:
先打開載氣→再開啟檢測器電源→最后啟動色譜泵。
關機順序相反:停泵→關檢測器→關載氣。
2、溫度設置(ELSD):
霧化室溫度(Nebulizer Temp):通常設為20–60°C,用于輔助霧化。過低可能導致霧化不均,過高可能引起熱不穩定化合物分解。
漂移管溫度(Drift Tube Temp):關鍵參數,一般設為40–100°C(根據流動相沸點和流速調整)。溫度需足夠高以完q蒸發流動相,但不能過高以免樣品分解。溫度越高,基線越低,但靈敏度可能下降。
3、氣體流量設置:
霧化氣流量(Nebulizer Gas Flow):控制霧化效果,影響霧滴大小和均勻性。流量過低,霧化不良;過高,可能吹散液滴,降低靈敏度。典型范圍1.0–3.0 L/min,需優化。
某些型號可調節撞擊式分流器(Impact Splitter)位置,控制進入漂移管的霧滴大小,進一步優化靈敏度和基線。
4、增益/靈敏度設置(Gain/Attenuation):
調節光電倍增管(PMT)的放大倍數。樣品濃度高時用低增益,濃度低時用高增益。
過高增益會增加噪音,過低則信號弱。應根據樣品濃度范圍選擇合適檔位。
